近年來,宜賓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,以“兩個健康”示范市創建為引領,不斷完善政策措施,優化發展環境,民營經濟總量規模持續擴大、產業結構繼續優化、發展活力持續增強,成為宜賓經濟發展的主力軍、轉型升級的排頭兵、平穩發展的壓艙石。2022年1—9月,宜賓民營經濟增加值1414.25億元,占GDP比重61.4%,撐起了全市經濟總量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“品牌+技術”雙輪驅動。樹品牌,以技術為支撐提升核心競爭力。如宜賓市百強民營企業全通技術有限公司堅持走“高新專精”高質量發展之路,與四川大學、華為、中興等達成深度合作,共建微波能工業應用實驗室、大數據中心及5G場景應用開發;本土民營企業四川麥加樂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成為集生產、研發、技術培訓、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烘焙龍頭企業。宜賓現有民營“專精特新”企業137家、占全市“專精特新”企業93.8%,民營高新技術企業292家、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96.4%,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1334戶、占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99.6%,民營板塊科技創新活力強勁。
專項資金助力“兩個健康”示范市創建高效推進。作為首批新時代民營經濟“兩個健康”示范市試點城市之一,宜賓市印發全省首個示范市工作實施方案,全市各級各部門制定創建工作特色提升項目責任清單,倒排工期、掛圖作戰,高效推動“兩個健康”工作整體提升。市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民營經濟專項資金,用于民營企業貸款貼息、推動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,開發全省首個專門支持個體工商戶融資的無抵押擔保產品,釋放小微市場主體發展活力。面對疫情等因素影響,宜賓及時出臺助企紓困、減稅降費等系列措施,努力讓政策和服務跑在企業困難前面,持續激發民營經濟源頭活水。
持續優化營商環境。繼續深化實施“雙千百戶”聯企服務,常態化解決企業資金、人才、技術等要素保障瓶頸;以“雙百工程”等行動為載體,圍繞準入、準營、運營等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,培育四川時代、天宜鋰業等營收超百億元的民營制造業企業;制定政商交往負面清單,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,在全省率先出臺《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辦法》,建立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,推動企業合規發展,以與民營企業家協商溝通“面對面”“鍵對鍵”活動為契機,聽取企業訴求、幫助解決問題。不斷營造有利于“兩個健康”的市場環境、政務環境、法治環境。
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。宜賓市聚焦招引新興產業企業,培育壯大本土傳統產業企業轉型升級,加速構建以五糧液產業園區為核心的白酒產業生態圈,堅定進軍數字經濟新藍海和打造以動力電池、晶硅光伏為重點的綠色新能源產業,“一藍一綠”產業發展動能加速匯聚,為穩住經濟大盤打下了堅實基礎,有效推動了民營經濟提質增效、行穩致遠。
責任編輯:牛培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