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充市委統戰部、市工商聯積極引導9縣(市、區),探索成立鄉鎮級基層商會團體,以此為紐帶橋梁,搭建聯系服務平臺,與在外鄉賢緊密聯系、謀求合作,匯聚凝聚鄉賢合力和優勢,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一是“鄉情+商會”,平臺搭起來。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牽引作用,以鄉情為紐帶,以商會為載體,以鄉鎮(街道)為單元,劃定“一講三有”原則(講政治、有品德、有貢獻、有情懷)的標線要求,通過群眾推薦、個人自薦、組織選薦等方式,在南部、儀隴等5個縣區共成立14個鄉鎮商會或鄉賢商會,吸納知名鄉友、賢達人士、民營企業家等會員1100余人,搭建起信息互通、發展互促、優勢互補、文化互融的交流合作平臺。
二是“本地+外地”,資源統起來。全方位建構鄉友對接聯系渠道,探索商會資源整合的新模式。針對在外鄉友,建立本地鄉友定點聯系、村級(社區)組織對口聯系、領導干部牽頭聯系的“三聯系”機制,召開南充市異地商會及民營企業家迎春懇談會,借力本地及異地商會標準化建設,分領域、分地域、分行業完善資源數據鏈,遴選鄉賢骨干庫,擴充鄉友信息庫,建立專家人才庫,推動商會資源匯集、人才聚集、力量凝合。目前,已建立涵蓋商貿、教育、建筑、制造等40多個行業鄉賢人士庫,覆蓋農技人才、管理人才、鄉村自媒體人才等專業人士200余名。
三是“引資+公益”,作用實起來。遵循“道相同,心相通,利相共,力相聚,情相融”理念,通過微信群發布鄉情信息500余條,向在外鄉友寄送光盤、宣傳畫冊800余份,收集有效招商信息54余條,吸引30余名返鄉人士投資興業,引進培育藏香豬、綠色中藥材等產業8個,解決40余名在外務工人員、180余名本地人員就業。廣泛開展慈善公益事業,捐款捐物60余萬元,結對幫扶困難群眾255名,幫扶困難學生48名。
責任編輯:牛培丹